江阴家装避坑指南(家装常见“套路”和“陷阱”)
一、网单“陷阱”
近几年,部分家装建材网络平台将业主留下的装修信息“有偿”提供给其合作商家,部分商家故意压低报价或“漏项”报价,诱导消费者用交纳“定金”、“设计费”等方式“套牢”消费者,后期频频出现“加价”、“增项”、停工甚至纠纷。
建议:装修是系统工程且专业性较强,消费者应经线下考察并多渠道了解意向装修公司,或者选择品牌好且有良好口碑的网络平台,切莫有“贪便宜”、“贪小利”心理,以免蒙受损失及产生纠纷。
二、合同“陷阱”
目前,装饰公司使用的合同“五花八门”,其中,少数装修公司通过自拟合同条款来减少自身责任,增加消费者责任和义务,以及其他“霸王条款”。每年因签订的装修合同(含预算、图纸等)不规范而导致的投诉纠纷较多。
建议:推荐家装消费者要求装修公司使用由江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、江阴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制定的《房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》示范文本以及其他由政府部门监制、发布的格式合同示范文本,充分明确双方权利、责任、义务并保障双方合法权益。门店、商铺等推荐使用行业主管部门发布或推荐的格式合同。
三、低价诱惑
部分装修公司为了“抢单”、“签单”,在前期与消费者接触、设计和预算等环节,通过减少测量面积、漏报施工和服务项目并口头赠送“豪礼”等,实现“低报价”和“高签单率”,一旦签约开工,装修公司或项目经理往往在中途以各种理由进行增项、加钱,并要求消费者“埋单”,极易产生矛盾纠纷并影响施工工期和交付品质。
建议:消费者应遵循本地装修市场价格大致区间范围,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注重装修中性价比,而非过度追求明显低于市场价的“低价”和“便宜”,否则,极有可能被“套路”。
四、杀熟“模式”
装修公司普遍会发动其老客户、朋友、熟人等帮忙介绍客户,其中个别装修公司,利用熟人的信用背书,进行“宰客”、“杀熟”,不但没能给予优惠,相反经常出现漏报少项、中途加价、无故停工、不按时交付等情况。
建议:消费者对熟人介绍的装饰公司也应理性看待,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客观了解和考察,整个流程规范操作,宁可“先小人后君子”,也不可全凭熟人背书冲动选择装饰公司或违规操作,最终导致陷入被动和难堪。
五、卷款风险
近年来,受市场环境及装修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每年我市均发生多起装修公司卷款“失踪”的现象,给消费者造成较大财产经济损失的同时,造成后续工程 “无人问津”、“无人接盘”的情况,消费者甚至陷入 “投诉无门”的窘境。
建议:消费者除了前期要选择“靠谱”的装修公司外,工程开工后,应检查并督促装修公司严格按合同落实工程进度,并严格按照双方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项(不建议前期一次性支付全部或大部分工程款项)。期间,如发现装修公司在服务过程中有异常情况,应及时核实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,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